Bibil平台用户增长策略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有何差异?
这些差异是否与平台的核心用户群体、内容生态有着直接关联呢?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观察到不同平台的用户增长路径,其实是由它们的基因决定的。比如B站(这里推测Bibil为B站,下同)从诞生起就带着“小众社区”的标签,而抖音、快手则一开始就瞄准了大众娱乐市场,这种起点的不同,让它们的增长策略从根上就不一样。
一、内容定位:垂直深耕 vs 全民覆盖
-
B站:以“专业内容”筑墙
B站的内容核心是“垂直领域的深度内容”,比如动画、游戏、知识科普等。它不会为了拉新而降低内容门槛,反而通过“分区精细化运营”(如番剧区、国创区、科技区)吸引同好者。比如UP主“罗翔说刑法”凭借专业法律知识走红,吸引的是对法律感兴趣的精准用户,而非泛娱乐观众。
为什么B站不做“全民内容”?因为它的用户更在意“圈层认同感”,如果内容过于大众化,反而会稀释原有社区氛围,导致核心用户流失。 -
抖音、快手:用“短平快”破圈
抖音和快手的内容逻辑是“低门槛、高传播”,15秒的舞蹈、30秒的生活技巧、1分钟的搞笑段子,几乎不需要用户有任何知识储备就能看懂。这种内容设计让它们能快速渗透到各个年龄层、各个城市层级,比如快手的“三农主播”能吸引大量下沉市场用户,抖音的“网红景点打卡”能带动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参与。
| 维度 | B站 | 抖音、快手 | |--------------|-------------------------|--------------------------| | 内容时长 | 多为5分钟以上长视频 | 以15-60秒短视频为主 | | 内容门槛 | 中等偏高(需一定知识储备)| 极低(无门槛) | | 核心内容标签 | 专业、圈层、深度 | 娱乐、大众、即时性 |
二、用户运营:“留旧”优先 vs “拉新”为王
-
B站:用“仪式感”锁死老用户
B站的用户运营核心是“提升留存”,而非盲目拉新。最典型的是“会员答题制度”,想要成为正式会员,需要通过涵盖动画、游戏、历史等多领域的考试,这种“准入门槛”反而让用户更有归属感。“弹幕文化”“UP主互动”(如评论区抽奖、直播连麦)让用户觉得自己是社区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的内容消费者。
比如B站每年的“拜年祭”,本质上就是通过集体参与感强化用户粘性,老用户会主动邀请新用户“一起看”,形成自然传播。 -
抖音、快手:靠“算法”快速拉新
抖音和快手的运营逻辑是“用算法找到潜在用户”。打开APP后,首页的“推荐页”会根据用户的浏览时长、点赞、评论数据,不断推送相似内容,甚至会通过“新用户专属红包”“邀请好友得现金”等活动,刺激用户拉新。比如快手的“极速版”,通过“看视频赚金币”吸引了大量下沉市场用户,这些用户本身可能不是短视频爱好者,但为了收益会主动使用并邀请他人。
三、商业化与增长的平衡:“慢变现” vs “快转化”
-
B站:先做生态,再谈增长
B站的商业化始终围绕“不破坏社区体验”展开,比如它的广告多为“原生广告”(如UP主软性植入),而非强制弹窗。电商业务也集中在“二次元周边”“知识付费课程”等与用户需求匹配的领域。这种“慢变现”模式虽然增长速度不如抖音快手,但用户付费意愿强——2024年B站会员购业务同比增长28%,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什么B站不急于变现?因为它知道,一旦商业化过度,会失去核心用户的信任,而这些用户才是长期增长的根基。 -
抖音、快手:商业化与增长同步推进
抖音和快手则将商业化作为增长的“助推器”。比如抖音的“本地生活团购”,通过商家优惠套餐吸引用户消费,同时用户分享消费视频又能带来新流量;快手的“直播带货”,主播通过低价商品拉新,新用户下单后又会被算法标记为“潜在消费者”,继续推送相关内容。这种“边赚钱边拉新”的模式,让它们在短短几年内用户规模快速突破。
四、社区生态:“认同感驱动” vs “娱乐驱动”
-
B站:用户是“共建者”
在B站,用户不仅是内容的观看者,更是创作者。比如“鬼畜区”的二次创作,很多素材来自用户自发剪辑;“评论区”的“课代表总结”,让内容价值进一步放大。这种“共建感”让用户对平台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甚至会主动维护社区秩序(如举报违规内容)。 -
抖音、快手:用户是“参与者”
抖音和快手的用户更多是“参与娱乐”,比如跟风跳一支舞、模仿一个段子,这种参与门槛低,但缺乏长期粘性。平台通过“挑战赛”“热门话题”引导用户参与,比如抖音的“科目三舞蹈挑战”,短期内吸引了数亿用户模仿,但热度消退后,用户可能转向下一个挑战。
从实际数据来看,2024年B站月活用户达3.4亿,其中连续使用3年以上的老用户占比63%;而抖音月活突破8亿,但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从2023年的110分钟/天下降到98分钟/天。这组数据或许能说明:不同的增长策略,带来的是“深度”与“广度”的差异。对于平台来说,没有绝对正确的策略,只有适合自身基因的选择——B站的“慢”,是为了留住那些愿意“深耕”的用户;抖音快手的“快”,则是为了覆盖更广阔的大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