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纳西族“三多节”的火炬传递活动有哪些具体流程?
丽江纳西族“三多节”的火炬传递活动具体有哪些流程呢?这些流程又是如何体现纳西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呢?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我一直觉得传统节日中的这类活动,是民族文化鲜活的载体,火炬传递看似简单,实则每一步都藏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讲究。
火炬传递前的筹备与神圣仪式
火炬传递不是随意开展的,前期的准备工作既严谨又充满文化意味。 - 火炬的制作与选材:火炬通常选用当地的青松木作为主体,因为在纳西族文化中,青松象征着坚韧与长寿,契合三多神“战神、保护神”的属性。外层会缠绕红布,红布上绣有纳西族传统的东巴文图案,比如“吉祥”“平安”等字样,这些图案由当地东巴艺人亲手缝制,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 祭司的祈福仪式:传递前一天,会在三多神庙举行祈福仪式。东巴祭司会诵读东巴经,祈求三多神保佑火炬传递顺利,护佑一方百姓。仪式上还会摆放青稞酒、酥油茶、粑粑等供品,这些都是纳西族日常生活中最珍视的食物,以此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火炬传递的核心流程
这部分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流程环环相扣,充满仪式感。
| 环节 | 具体内容 | 参与人员 | |------|----------|----------| | 火炬点燃 | 由东巴祭司用传统火镰取火,从三多神庙的圣火台引火,点燃主火炬。这个火种被视为“神圣之火”,象征着三多神的力量传承 | 东巴祭司、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 | | 接力传递 | 主火炬点燃后,交给第一棒传递者(通常是为当地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之后按预设路线传递,每棒传递距离约500米,传递者需双手持火炬,步伐稳健 | 当地居民、游客代表、少数民族运动员等 | | 路线特色 | 传递路线会经过纳西族聚居的古村落、标志性建筑(如四方街、大水车),这些地方不仅是当地的地理标志,更是纳西族历史的见证。比如经过四方街时,沿街会有纳西族群众跳起打跳,用欢呼声为传递者加油 | 沿线围观的群众、打跳表演者 |
火炬传递中的文化互动
传递过程中,不只是简单的接力,更有丰富的文化互动,让参与者和围观者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 传递者的礼仪:每棒传递者交接时,会行“合十礼”,同时说一句纳西语的祝福语“楚古直”(意为“吉祥如意”),这个细节体现了纳西族待人接物的谦和。 - 群众的参与方式:沿线群众会手持小彩旗,彩旗上印有三多神的画像和东巴文口号。孩子们会向传递者献上自己制作的纸花,这些纸花多用彩色皱纹纸折成,颜色鲜艳,充满童真。
火炬传递后的收尾与延伸
传递结束后,并非就此落幕,还有后续的活动让这份神圣与热闹延续。 - 圣火汇聚仪式:所有火炬最终会汇聚到活动主会场的圣火台,由最后一棒传递者将火炬插入圣火台,圣火会持续燃烧至节日结束。这象征着所有纳西儿女的心像火焰一样团结在一起。 - 文化展演开启:圣火点燃后,主会场会开始一系列文化展演,比如东巴舞、纳西古乐演奏等。这些表演与火炬传递相呼应,让人们在感受激情的同时,深入了解纳西族的文化底蕴。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火炬传递要如此注重这些细节?其实,这正是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每一个步骤都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情感。据我了解,近年来参与三多节火炬传递的人数逐年增加,2024年就有超过2000名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参与其中,这不仅说明三多节的影响力在扩大,更体现了各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这种认同,不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