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D抑郁评分37分属于什么程度的抑郁症状?
那HAMD评分达到37分,这样的分数背后反映出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到底如何呢?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我在关注过往事件的同时,也发现如今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很多人对抑郁评分这类专业指标仍很陌生。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让大家对HAMD评分37分有更清晰的认识。
HAMD评分的基本分级标准
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是临床上常用的抑郁症状评估工具,其评分结果通常分为几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着不同的抑郁严重程度。
| 分数范围 | 抑郁程度 | 核心特征 | | ---- | ---- | ---- | | 0-7分 | 无抑郁症状 | 几乎没有明显的抑郁表现 | | 8-20分 | 轻度抑郁 | 存在部分抑郁症状,但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 | 21-35分 | 中度抑郁 | 抑郁症状明显,对工作、社交等有一定影响 | | 35分以上 | 重度抑郁 | 症状全面且严重,严重干扰正常生活 |
从表格中能清楚看到,37分已经超过35分,显然属于重度抑郁症状范畴。为什么35分以上会被定义为重度?这是因为当分数达到这个区间,患者的症状往往已经覆盖了情绪、认知、躯体等多个方面,且程度较深。
37分对应的具体症状表现
37分的HAMD评分,意味着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是多方面且严重的,具体可以从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来看:
-
核心症状:持续的情绪低落,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悲伤、绝望的状态,很难被外界事物缓解;兴趣完全丧失,对以前喜欢的活动,比如追剧、运动、和朋友聚会等,都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觉得这些事情毫无意义。
-
附加症状:可能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要么整夜无法入睡,要么每天睡十几个小时仍觉得疲惫;食欲急剧变化,要么完全不想吃饭,体重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要么暴饮暴食,以此来缓解情绪;自我评价极低,常常觉得自己没用、是家庭的负担,甚至出现伤害自己的想法或行为。
在社会实际中,这样的状态会让患者很难完成基本的日常活动,比如起床、洗漱、上班等,有些患者可能会完全闭门不出,与社会隔绝。
37分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是不是只要HAMD评分达到37分,就一定能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其实不然。
医生在诊断时,会结合这个评分结果,同时参考患者的病史、症状持续时间、社会功能受损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因为HAMD评分主要是对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而抑郁症的确诊还需要满足其他条件,比如症状持续至少两周等。
在实际临床中,37分的评分往往提示医生需要尽快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比如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住院观察,以防止出现意外情况。这也符合我国对精神疾病诊疗的规范,强调科学、严谨的诊断流程。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如果身边有人HAMD评分达到37分,或者出现类似的严重症状,该采取哪些实际行动呢?
-
及时联系专业医疗机构:尽快带患者去正规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不要拖延。现在很多城市的三甲医院都设有专门的心理门诊,部分社区医院也有相关服务,方便患者就近就医。
-
给予充分的陪伴和支持:避免说“你别想太多”“开心一点就好了”这类话,这些话可能会让患者觉得不被理解。可以安静地陪伴在身边,告诉他们“我在这里,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可以告诉我”。
-
避免自行判断或用药:有些家属可能会根据网上的信息,给患者买所谓的“抗抑郁药”,这是非常危险的。抗抑郁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擅自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从社会现状来看,目前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人存在偏见,认为“抑郁就是矫情”,这种观念会让患者不敢主动求助。所以,除了帮助患者就医,消除这种偏见也是我们需要做的。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觉得关注心理健康和关注历史事件一样重要。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而心理健康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在和未来。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而像HAMD这样的评分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从而更好地寻求帮助。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正视抑郁,当身边出现类似情况时,能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误解和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