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韵母表图片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发音需要特别标注?
这些容易混淆的发音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让人困惑,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区分它们呢?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我发现很多人在学习拼音时,都会被一些韵母的发音难住,尤其是那些听起来相近但实际发音部位不同的韵母,稍不注意就会混淆。下面就来具体说说这些需要特别标注的情况。
前鼻音与后鼻音的混淆
- an与ang:a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鼻腔出来,收尾时舌尖不后缩;ang发音时,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流出,收尾时舌根保持后缩状态。在实际生活中,南方部分地区的人容易把“班(bān)”读成“帮(bāng)”,就是因为没掌握好两者的发音部位差异。
- en与eng:en的发音,舌尖抵住上齿龈,舌面稍隆起;eng则是舌根后缩,舌面后部隆起。比如“分(fēn)”和“风(fēng)”,很多人会读混,这时候标注清楚发音时舌头的位置,能帮助阅读者理解。
复韵母的易混组合
| 韵母组合 | 发音区别 | 常见错误示例 | | --- | --- | --- | | iu与ui | iu发音时,由i滑向u,口腔开度逐渐变小;ui发音时,由u滑向i,口腔开度先小后大 | 把“流(liú)”读成“刘(liú)”其实不对,仔细听,“流”是iu,“微(wēi)”是ui,区别很明显 | | ou与ao | ou发音起点是o,向u滑动;ao发音起点是a,向o滑动 | 北方部分地区的人可能会把“楼(lóu)”读得像“牢(láo)”,标注时强调起点元音的不同很关键 |
单韵母中的细微差别
- ü与u(遇到j、q、x时):ü发音时,嘴唇呈扁圆形,舌尖抵住下齿背;u发音时,嘴唇拢圆,舌尖后缩。为什么j、q、x后面只能跟ü而不能跟u呢?这是因为普通话的发音规则里,j、q、x与ü相拼时,ü上的两点会省略,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是u,标注时要特别说明省略两点的情况不改变韵母本身是ü的事实。
- e与o:e发音时,舌面后部隆起,嘴唇自然展开;o发音时,舌面后部隆起更高,嘴唇拢圆。生活中,“哥(gē)”和“锅(guō)”的发音区别就在于此,标注时可以结合常见字来对比。
特别标注的实用方法
- 结合口型图:在韵母旁配上口型示意图,直观展示舌头位置和嘴唇形状,比如an的口型图中舌尖抵上齿龈,ang的口型图中舌根后缩。
- 搭配对比字词:比如标注an时配“三、谈”,标注ang时配“桑、唐”,让学习者通过字词对比感受差异。
- 加入声调练习:同一韵母不同声调的发音也可能混淆,比如en的三声“很”和eng的三声“狠”,标注时可以附带不同声调的例词。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观察到,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韵母发音的混淆是很多方言区朋友面临的共性问题。根据相关统计,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因韵母混淆导致的失分占比超过40%。准确标注这些易混发音,不仅能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拼音,更能提升日常沟通的准确性。其实,只要多听多练,结合标注的要点去感受发音部位的变化,掌握这些韵母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