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记录康熙驾崩当晚情景,其可信度存在争议。以下从不同方面分析:
- 可增加参考维度:马国贤1710年抵华,在中国生活多年,康熙驾崩时他就在京城。他以旁观者身份记录,且和当时宫廷利益纷争无直接关联,所著《京廷十有三年记》对研究康熙驾崩情况提供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史料的视角。例如他记载康熙驾崩当晚“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这种描述让后人在研究时有了更多参考,丰富了历史研究资料。
- 存在记录误差可能:马国贤毕竟是外国人,虽在中国多年,但对中国宫廷文化、政治环境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他获取信息主要靠听闻和观察,很难深入宫廷核心了解真相。而且他记录时距离事件发生可能有一段时间,记忆或许会出现偏差。另外,他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与中国不同,在记录过程中可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事件,导致记录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综合来看,马国贤的记录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完全当作信史,需要结合其他史料相互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