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目标决策差异
- 日军:作战目标明确且野心勃勃,试图占领莫尔兹比港,切断美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在西南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建立防御屏障,以保障本土安全并获取更多战略资源。
- 美军:主要目标是阻止日军进攻莫尔兹比港,保护美国与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同时消耗日军航母力量,扭转太平洋战场不利态势,为后续反攻做准备。
战术运用决策差异
日军 | 美军 | |
---|---|---|
侦察部署 | 日军侦察行动不够全面和及时,未能准确掌握美军舰队的具体位置和动向,导致在战斗中多次陷入被动。 | 美军重视侦察,利用飞机和潜艇构建了较为严密的侦察网络,能及时获取日军舰队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
攻击策略 | 日军采取传统的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攻击的策略,试图一举歼灭美军舰队。但在实际战斗中,由于情报失误,兵力分散使用,未能充分发挥航母舰载机的优势。 | 美军采用灵活的攻击策略,充分利用舰载机的机动性,对日军舰队进行多次小规模、多方向的攻击,打乱了日军的防御部署。 |
风险评估决策差异
- 日军:低估了美军的战斗力和反击能力,认为凭借自身强大的海军力量可以轻易完成作战目标。在作战过程中,过于冒进,忽视了潜在风险,导致航母“祥凤号”被击沉,“翔鹤号”受伤。
- 美军:对日军实力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在作战中采取谨慎的态度,合理评估风险。在攻击日军舰队的同时,注重自身舰队的安全防护,避免了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