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阁于1915年1月18日秘密通过“二十一条”,该文件要求中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对日作出全面让步,成为近代中日关系的重要事件节点。
事件背景与经过
时间线
时间节点 | 事件概要 |
---|---|
1914年8月 | 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名占领山东 |
1915年1月18日 | 日方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 |
1915年5月7日 | 日本发出最后通牒逼迫中国接受 |
1915年5月9日 | 袁世凯政府被迫签署修正后条款 |
条款分类
- 第一至四号:涉及山东、满洲、汉冶萍公司及沿海港湾的权益让渡。
- 第五号(争议最大):要求中国聘用日人担任政治、军事、财政顾问,引发强烈反对。
中方应对与国际反应
- 国内抗议:学生、商人发起抵制日货运动,舆论谴责日本侵略行径。
- 外交斡旋:袁世凯政府拖延谈判并泄露条款内容,英美等国对第五号提出异议。
- 最终结果:中日签订《民四条约》,但第五号条款未纳入,部分内容后续未实际执行。
历史影响
- 该事件激化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之一。
- 日本在华扩张企图受挫,长期损害中日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