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旭教授作为国内神经内科领域的权威专家,长期致力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与科研创新。其核心专长与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方向:
一、专长领域
-
脑血管疾病
- 主攻脑卒中(中风)的早期干预与精准治疗,提出溶栓治疗优化方案,显著降低致残率。
- 开发基于AI的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模型,提升急性期诊断效率。
-
神经退行性疾病
- 在阿尔茨海默病(AD)领域,建立多模态生物标志物筛查体系,实现早期诊断敏感度提升30%。
- 探索Tau蛋白病理机制,提出靶向干预新策略。
-
癫痫与运动障碍
- 针对难治性癫痫,主导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技术临床应用,定位致痫灶准确率达92%。
- 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优化DBS(脑深部电刺激)参数设置,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二、代表性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 | 成果概述 |
---|---|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 发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可塑性机制》(《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提出康复训练新路径。 |
神经影像学 | 主导“多模态MRI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20-2023)。 |
神经保护药物 | 研发新型抗氧化剂NXY-059的改良剂型,完成Ⅲ期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优先审评。 |
三、学术贡献
- 人才培养:培养博士后及研究生40余名,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22)。
- 国际影响:担任《Neurology》编委,牵头制定《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2023版)》。
其研究始终聚焦临床需求,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交叉,为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