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多次上书,部分确实递交给了都察院。1895年的“公车上书”,其万言书由梁启超、麦孟华等搜集、传阅,签名者众多,理论上有递交给都察院的可能。但也有观点认为此次上书未真正送达。而1897年底的第五次上书,康有为是直接递交给工部,但工部拒绝代呈,后来转至都察院,也未获呈递。
最终未能呈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治环境来看,当时守旧势力强大,上书内容倡导变法、改革制度,触及了保守派的利益,他们为维护自身权势,极力阻挠。比如都察院等衙门的官员大多是守旧派,对变法持反对态度,不愿将康有为的上书呈递给皇帝。
从上书本身来说,内容激进,提出的一些改革主张在当时过于超前,难以被接受。像全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等观点,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环境下,很难得到认可。而且上书言辞较为激烈,批评了朝廷的一些政策和官员的不作为,这也引起了反感。
未能呈递原因 | 具体说明 |
---|---|
守旧势力强大 | 守旧派官员为保权势,阻挠变法上书呈递 |
上书内容激进 | 改革主张超前,言辞激烈,引发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