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斯蒂德观测资料索引是天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记录了18世纪初期系统化恒星观测数据,为后世研究提供基础。
索引核心内容表
类别 | 说明 | 示例或数据类型 |
---|---|---|
观测日期 | 恒星记录的具体时间 | 1712年、1715年等年份标记 |
恒星坐标 | 赤经、赤纬的精确测量值 | 时分秒制、角度制(如12h34m) |
星座归属 | 恒星所属星座名称及边界 | 猎户座、金牛座等划分 |
仪器参数 | 望远镜规格与校准信息 | 焦距长度、镜片直径 |
备注栏 | 特殊天象或观测异常记录 | 双星标注、亮度变化说明 |
数据分类与特征
-
编号体系
采用弗兰斯蒂德自创的恒星编号法,按星座内恒星位置排序,如“金牛座32”代表该星座第32颗记录恒星。 -
误差修正
索引包含原始观测值与后期校正数据对比,例如因大气折射导致的坐标偏差补偿值。 -
跨学科关联
部分条目附带气象记录(如云层状态)和地磁数据,反映早期天文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研究。 -
手稿与印刷版差异
原始手稿中含未公开的草图和计算过程,而印刷版侧重标准化数据表格。
(注:内容依据历史文献及《弗兰斯蒂德星表》学术研究整理,未包含非公开推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