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研究领域,投稿规范的细微变化可能直接影响论文录用率。近期,该杂志官网更新了投稿指南,对参考文献格式和审稿流程进行了多项调整,具体变化如下:
一、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升级
-
新增文献类型标注
- 期刊论文:需明确标注DOI号(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例如:
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DOI:XXX
- 学位论文:补充“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信息,例如:
作者.论文标题.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
表格对比:
文献类型 原格式要求 新增要求 期刊论文 仅标注页码 必须含DOI 会议论文 仅标注会议名称 需注明会议举办地 - 期刊论文:需明确标注DOI号(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例如:
-
引用时效性强化
- 近5年文献占比需≥60%,且优先引用核心期刊或高被引论文。
- 自问自答:为何强调近5年文献?
因中药研究进展迅速,过时数据可能削弱论文创新性。
二、审稿周期优化
-
阶段划分更清晰
- 初审:3-5个工作日(原5-7日)
- 外审:4周(原6周)
- 终审:2周(原3周)
-
预审系统上线
- 投稿后24小时内自动检测查重率(阈值≤15%),不合格直接退稿。
- 社会实际影响:
某高校团队因未注意查重规则,初稿被拒,修改后录用周期缩短至2个月。
三、投稿者需注意的细节
-
格式自查清单
- 参考文献数量控制在30条以内,避免堆砌。
- 中外文作者姓名统一用“姓前名后”格式(如:张三→ZhangS)。
-
审稿意见反馈机制
- 外审专家需在2周内提交修改意见,超时则自动更换专家。
- 独家数据:2023年统计显示,该杂志平均录用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4.5个月。
个人观点:这些调整反映了学术出版向规范化、高效化转型的趋势。对于研究者而言,紧跟期刊要求是提升投稿成功率的关键。建议定期查阅官网更新,或通过同行交流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