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大厦在绿色节能技术方面采用了哪些创新措施?这些措施对于现代超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又有着怎样的示范意义呢?
在当前全球积极推动“双碳”目标、城市建设对绿色建筑标准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超高层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其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备受关注。中心大厦作为城市地标性建筑,在设计和建设初期就将绿色节能理念深度融入,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和管理手段,大幅降低了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高效能源系统集成与优化
中心大厦在能源系统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设计,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采用了地源热泵与常规空调系统的复合能源方案。地源热泵利用地下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点,冬季从地下取热,夏季向地下排热,与传统空调相比,能效比显著提升,可节约能源消耗约30%。大厦还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屋顶及部分幕墙表面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据统计,这些光伏系统年均发电量可达数百万千瓦时,有效减少了对传统电网电力的依赖,这与当前社会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趋势高度契合。
那么,这些能源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呢?其实,大厦配备了智能能源管理平台,能够根据实时的能源需求和供应情况,自动调节各系统的运行参数,实现地源热泵、光伏发电与常规能源的最优配比,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智能幕墙与采光通风优化
建筑外围护结构是建筑节能的关键,中心大厦在幕墙设计上可谓独具匠心。双层呼吸式幕墙的应用是其一大亮点,这种幕墙由内外两层玻璃组成,中间形成空气腔,可通过调节空气腔内的气流实现隔热和通风。在夏季,空气腔通过通风系统将热量排出,降低室内空调负荷;冬季则关闭通风,形成保温层,减少热量散失。同时,幕墙上还设置了可调节的遮阳百叶,能够根据太阳高度角和光照强度自动调整角度,有效阻挡直射阳光,避免室内温度过高,从而降低空调能耗。
在采光方面,大厦采用了优化的窗墙比设计,并结合高效节能玻璃,在保证室内充足自然光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热量传递。还引入了日光感应照明控制系统,当室内自然光照度达到设定值时,自动关闭或调暗人工照明,充分利用自然光,这不仅节约了电能,还为室内人员创造了更舒适的光环境。现在很多新建的办公楼也开始借鉴这种设计思路,可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水资源循环利用与节水技术
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是中心大厦绿色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厦建立了完善的雨水回收系统,将屋顶和地表的雨水收集后,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工艺,用于大厦的绿化灌溉、道路清扫和卫生间冲洗等非饮用水用途。据测算,该系统每年可回收利用雨水数千吨,大大减少了对市政自来水的消耗。
在节水器具的选用上,中心大厦也毫不含糊。所有卫生间均采用节水型马桶和水龙头,与传统器具相比,节水效率提高了50%以上。同时,空调冷凝水回收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将空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收集起来,用于冷却塔补水或其他杂用,实现了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这些措施无疑为城市建筑的节水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深度应用
中心大厦的绿色节能并非孤立的技术堆砌,而是通过智能楼宇管理系统(BMS)将各个子系统有机整合,实现了建筑整体的智能化运行和精细化管理。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大厦内的温度、湿度、光照、能耗、给排水等各项参数,并根据预设的优化策略进行自动调节。
例如,在空调系统控制方面,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人员密度和使用情况,动态调整空调的送风温度和风量,避免无效能耗;在照明控制方面,除了日光感应,还结合了人员感应,当某一区域长时间无人时,自动关闭照明设备。智能楼宇管理系统还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诊断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保证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正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对建筑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提升建筑运行效率、实现绿色节能的重要保障。
从中心大厦的这些创新措施中可以看出,绿色节能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建筑像中心大厦一样,在绿色节能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