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初,浙江饱受军阀割据与混战影响,民生凋敝。地方势力与民众迫切寻求稳定,成为和平运动兴起的基础。
政治局势与外部压力
因素 | 具体表现 |
---|---|
军阀割据 | 直系、皖系争夺浙江控制权,政局动荡 |
列强干预 | 外国资本渗透加剧地方经济失控风险 |
社会经济困境
- 战乱破坏:频繁军事冲突导致农田荒废,商业停滞
- 税收压榨:各派军阀强征苛捐杂税,宁波、杭州等地爆发抗税事件
- 工业受损:1922年杭州丝绸业出口量同比下降47%
思想与组织基础
-
新文化运动影响
杭州、绍兴等地成立进步社团,传播反战思想,《浙江新潮》等刊物刊登停战倡议。 -
商界推动
宁波商会联合上海商界,于1923年4月向北京政府递交《浙沪商界弭兵请愿书》。
关键事件催化
-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矛盾激化
- 1923年3月上海发生日军枪杀中国工人事件,浙江学界组织反帝反战示威
- 曹锟贿选总统引发全国抗议,浙江法团通电主张"废督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