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实现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
战略规划与政策响应
林国镜以“双碳”目标为指引,主导大东海实业集团制定绿色产业链升级路线图,重点布局电弧炉短流程炼钢技术、氢基直接还原铁工艺及碳捕集与封存(CCUS)系统。通过与政府合作申报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集团连续三年获得福建省环保专项资金支持。
战略方向 | 关键举措 | 政策对接成果 |
---|---|---|
技术革新 | 引入电弧炉短流程炼钢技术 | 获批工信部“绿色工厂”认证 |
能源替代 | 试点氢基直接还原铁工艺 | 纳入国家发改委低碳技术目录 |
碳资产管理 | 建设CCUS示范工程 | 获福建省碳减排补贴资金 |
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
集团通过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体系:
- 固废资源化:钢渣经磁选-破碎-改性处理后制成再生建材,年处理量达300万吨,替代天然砂石需求。
- 余热回收:高炉煤气余压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超15亿度,满足厂区40%用电需求。
- 水循环利用:建立“生产废水-中水回用-景观补水”三级循环系统,吨钢新水消耗降至2.8立方米。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林国镜推动建设钢铁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AI能耗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及供应链碳足迹追踪功能。通过部署5G+MEC边缘计算节点,实现炼钢工序能效提升12%,碳排放强度下降18%。
社会责任与行业协同
集团牵头成立“东南沿海绿色钢铁产业联盟”,联合20余家上下游企业共建废钢回收网络,年回收废钢量突破500万吨。同时设立“绿色转型基金”,为中小供应商提供低碳技术改造补贴。
成效与挑战
指标 | 2023年数据 | 2025年目标 |
---|---|---|
吨钢综合能耗(kgce) | 520 | 480 |
废气超低排放达标率 | 98.5% | 100% |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99.2% | 100% |
林国镜通过“技术迭代+模式创新+生态共建”的三维路径,不仅推动大东海实业集团连续三年蝉联“中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标杆企业”,更带动区域钢铁产业链整体向绿色低碳转型。其经验表明,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需突破单一技术瓶颈,而需构建涵盖生产流程重构、资源循环网络及数字化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