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美国外交官约瑟夫·布朗在克罗地亚执行任务期间意外身亡,该事件引发两国间外交摩擦。美国质疑克罗地亚政府调查透明度,克罗地亚则强调积极配合,双方围绕事件处理展开多轮磋商。
事件阶段 | 美方立场 | 克方立场 |
---|---|---|
调查初期(1995) | 要求独立参与调查 | 承诺透明但拒绝外部介入 |
证据争议(1996) | 质疑关键证据缺失 | 提供部分材料,称技术限制导致延迟 |
外交协商(1997) | 暂停部分经济合作项目 | 提出联合复查,缓和紧张关系 |
后续处理(1998后) | 恢复合作但增设审查机制 | 接受监督并加强司法改革 |
布朗事件促使克罗地亚加速司法体系改革以符合国际标准,美国则在后续外交事务中强化对盟友安全责任的评估。双方通过设立联合工作组逐步修复信任,但事件遗留的审查程序至今影响双边合作协议的签署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