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慢性病高发与预防保健资源不足的问题,改革草案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强化基层服务、推动技术创新等路径,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
一、分级预防与筛查机制
- 重点疾病早筛计划
推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免费筛查项目,覆盖40岁以上人群,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动态更新机制。 - 高危人群干预方案
对肥胖、吸烟等风险因素实施社区干预,采用“健康积分”制度激励居民参与健康管理(如体检兑换公共服务)。
二、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措施方向 | 具体内容 |
---|---|
设备配置 | 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便携式心电图仪、血糖监测设备 |
人才培养 | 定向培训全科医生,要求每年完成至少20学时慢性病管理课程 |
服务模式 | 推行“1名医生+1名护士+1名健康管理员”的慢性病管理团队 |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
- 扩大覆盖范围:将签约服务从老年人、孕产妇延伸至慢性病患者及亚健康人群。
- 服务内容升级:提供个性化用药指导、远程监测(如智能手环数据同步)、定期上门随访。
四、医保支付与药品保障
- 慢性病用药目录扩容
新增12种常用药物纳入医保报销,报销比例提高至70%。 - 按病种付费改革
对糖尿病、冠心病等实行“打包付费”,避免过度医疗。
五、数字化技术应用
- 健康数据平台:整合医院、社区、家庭健康数据,实现跨机构信息共享。
- AI辅助诊断:在基层试点AI慢性病风险评估系统,预警潜在健康问题。
六、社会协同与健康宣教
- 企业健康责任
要求员工超500人的企业设立健康管理岗位,组织年度体能评估。 - 社区健康促进
通过“健康小屋”普及慢性病知识,开展太极拳、健步走等公益性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