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牙膏广告如何通过历史传承强化民族品牌形象?
在民族品牌竞争激烈的当下,中华牙膏如何将百年历史转化为情感共鸣?
在民族品牌竞争激烈的当下,中华牙膏如何将百年历史转化为情感共鸣?
历史符号的视觉化表达
中华牙膏广告常以复古包装、传统纹样(如祥云、回字纹)为核心视觉元素,强化“国货”身份认同。例如,2019年推出的“故宫联名款”广告中,通过故宫红墙、青花瓷纹样与牙膏瓶身结合,将产品与中华文明符号直接关联。
历史元素 | 广告应用场景 | 情感联结 |
---|---|---|
品牌创立年份(1930年代) | 叙事性广告片开场字幕 | 传递“民族工业先驱”形象 |
爱国实业家故事 | 电视广告旁白 | 激发集体荣誉感 |
传统工艺(如手工制膏) | 纪录片式拍摄手法 | 突出匠心精神 |
文化叙事的现代化重构
中华牙膏通过“历史+现代”双线叙事,平衡传统与创新。例如,2021年广告以“爷爷的牙膏盒”为线索,讲述家族四代人使用同一品牌的故事,结尾转向智能牙膏管设计,隐喻“传承中的科技突破”。
关键策略对比
- 传统路径:强调“祖传配方”“百年工艺”
- 创新路径:结合AI口腔护理数据、环保材料技术
民族精神的场景化植入
广告场景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如长城、江南水乡),并通过用户行为场景(如晨间刷牙、家庭聚会)触发情感共鸣。例如,2022年冬奥会期间,中华牙膏以“守护中国笑容”为主题,将运动员形象与产品并置,强化品牌与国家荣誉的绑定。
用户参与的历史共创
通过社交媒体发起“我家的中华牙膏故事”征集活动,鼓励消费者上传老照片、分享家族记忆。品牌将用户故事剪辑成纪录片,在广告中滚动播放,形成“品牌历史=用户集体记忆”的认知闭环。
法律与伦理边界
中华牙膏在历史叙事中严格遵循《广告法》第9条,避免使用“国家级”“最高级”等绝对化表述,同时通过学术合作(如与历史学者联合发布品牌年鉴)确保历史表述的准确性。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及行业案例分析,不涉及未公开企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