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和才团队通过长期试验,提出盐土改良关键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华北地区盐渍化土地的生产力与生态稳定性。
核心研究内容与成果
叶和才在军粮城试验分场的研究聚焦于盐碱地综合治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技术措施 | 应用效果 | 推广区域 |
---|---|---|
排水洗盐与水利调控 | 降低土壤盐分至作物耐受阈值(<0.3%) | 天津、河北、山东盐碱区 |
有机肥与石膏改良 | 土壤团粒结构增加30%,pH值降低0.5-1.0 | 黄淮海平原中重度盐渍区 |
耐盐作物品种筛选 | 水稻亩产提升至400公斤以上 | 环渤海盐碱地带 |
对华北盐土改良的具体影响
-
技术体系突破
提出“以水定盐、生物控盐”的改良路径,建立盐分动态监测模型。通过暗管排盐技术,使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1.5-2.0米),减少次生盐渍化风险。 -
农业生产转型
在军粮城示范区推广水稻种植,实现盐碱地粮食产量从“低产不稳”到“亩产超千斤”的跨越,带动华北地区50万亩盐碱地改造为高产田。 -
生态效益提升
通过种植田菁、紫穗槐等绿肥作物,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0.5%,减少化肥使用量20%,缓解土壤板结问题。
实践应用与区域发展
研究成果被纳入《华北盐渍土改良技术规程》,支撑京津冀地区“盐碱地变粮仓”工程。例如沧州南皮县应用该技术后,小麦种植面积扩大3倍,土地复种指数提高至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