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中国从1949年工业基础薄弱到1965年核突破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中国从1949年工业基础薄弱到1965年核突破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葱花拌饭

问题更新日期:2025-07-28 19:28:10

问题描述

新中国在工业基础薄弱、外部封锁的环境下,通过政策引导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新中国在工业基础薄弱、外部封锁的环境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积累和举国体制,仅用16年实现核技术突破。以下从多维度分析其关键因素:

一、政策与战略支撑

1.国家战略优先级
1955年启动“两弹一星”工程,核技术被列为国防核心任务,中央专委直接统筹资源调配,突破部门壁垒。
2.五年计划奠基

计划名称实施时间工业建设重点
一五计划1953-1957156个苏联援建项目,涵盖钢铁、机械、能源
二五计划1958-1962自主技术攻关,建立核工业体系雏形

二、技术与人才积累

1.国际技术合作
1950年代苏联提供核技术图纸与设备,派遣千名专家协助建立铀浓缩厂和反应堆。
2.顶尖科学家归国
钱三强、邓稼先等500余名海外学者突破封锁回国,组建原子能研究所(1958年)。
3.自主创新突破
1960年苏联撤援后,中国科学家完成铀-235分离技术(1963年)和内爆法设计(1964年)等核心攻关。

三、资源与组织保障

1.全国协同生产
10万军民参与铀矿勘探,甘肃404厂、青海221厂等秘密基地实现核材料自给。
2.军事工业整合
成立第二机械工业部(1956年),统一管理核工业链,形成“厂所结合”研发模式。
3.经济基础支撑
1952-1965年工业年均增速达11.2%,钢铁产量从135万吨增至1223万吨,为核工程提供材料保障。

四、外部环境驱动

1.安全威胁倒逼
1950年代美国多次对华核威慑(如朝鲜战争、金门炮战),迫使中国加速核武器研发。
2.国际技术封锁
1960年苏联终止援助后,西方实施“巴黎统筹委员会”禁运,激发自主研发决心。

(注:以上内容均基于公开历史文献及《中国核工业史》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