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系统梳理历代农书、地方志及诗词杂记,结合实物考证与跨学科方法,孙云蔚还原了中国果树栽培技术演变路径。
一、文献收集与整理
孙云蔚重点研究以下三类文献:
文献类型 | 例证 | 作用 |
---|---|---|
古代农书 |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 记录栽培技术、品种特性 |
地方志与风土记 | 《南方草木状》《闽书》 | 分析地域性果树分布与传播 |
诗词绘画 | 唐宋果品题材诗画 | 佐证特定时期果树文化地位 |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文本对比验证
对《种树书》《橘录》等专著中的嫁接、防虫技术记载进行多版本校勘,剔除夸大描述,筛选可验证的实操内容。 -
时空定位分析
通过《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考据汉代长安石榴、唐代岭南荔枝的栽培范围,结合气候变迁数据修正文献记载偏差。 -
活态传承调查
比对清代《广东新语》所述潮州柑园管理法与现代潮汕农户实践,确认文献技术的实际延续性。
三、核心成果示例
- 起源考证:据《诗经》《山海经》推断中国原产梨属植物驯化始于西周
- 技术复原:从元代《王祯农书》提炼出失传的枣树环剥增产术
- 品种演变:揭示明清时期通过引种美洲果树形成的柑橘改良谱系
四、研究特点
- 三重证据法:古籍记载+考古发现+现存古树检测
- 农史互证:将《四时纂要》等文献中的物候记录与果树生长周期匹配
- 图谱转化:将《群芳谱》手绘图解重构为现代果树学分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