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在列强侵略、内政动荡背景下,领海权遭受严重侵蚀,面临多重主权挑战。
一、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沿海港口
时间 | 条约/事件 | 涉及海域 | 影响 |
---|---|---|---|
1842年 | 《南京条约》 | 广州、厦门、福州等五口 | 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海关主权丧失 |
1898年 | 德国强租胶州湾 | 山东胶州湾 | 建立军事基地,控制渤海入口 |
1898年 | 法国强租广州湾 | 广东湛江海域 | 形成西南沿海势力范围 |
二、外国军舰自由航行与内河入侵
- 内河航行权丧失: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军舰进入长江等内河,削弱中国水域管辖权。
- 沿海军事威胁:列强军舰常驻上海、天津等港口,例如英国军舰长期停泊吴淞口,干预地方事务。
三、海关与海洋资源控制权旁落
- 海关管理权外移:1854年上海海关由英、美、法三国共管,沿海关税征收被外国控制。
- 渔业资源掠夺:日本渔船在东海、黄海大规模捕捞,北洋政府无力监管。
四、岛屿与海域被强占
- 台湾及附属岛屿: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日本控制东海战略要地。
- 南海岛礁争议:法国于1933年侵占南沙九小岛,国民政府抗议未果。
五、海军力量薄弱与海防瘫痪
时期 | 海军状况 | 领海防卫能力 |
---|---|---|
清末 | 北洋水师覆灭 | 无主力舰队,沿海防御空虚 |
民国初期 | 军阀割据,舰艇老旧 | 仅能维持长江巡逻 |
抗战时期 | 海军自沉封锁航道 | 完全丧失制海权 |
六、国际法话语权缺失
- 领海宽度未明确:1931年国民政府宣布3海里领海,但列强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
- 海洋权益主张无力:1947年公布南海断续线,却缺乏实际管控与外交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