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吴调侯的《古文观止》编选体例如何体现清代学术特色?

吴调侯的《古文观止》编选体例如何体现清代学术特色?

蜂蜜柚子茶

问题更新日期:2025-07-28 16:09:11

问题描述

吴调侯的《古文观止》编选体例究竟是通过哪些具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吴调侯的《古文观止》编选体例究竟是通过哪些具体方式来展现清代学术所独有的那些特色呢?

?一、经史并重,立足儒学正统?
清代学术以“汉学”复兴为显著特征,学者们强调“通经致用”,注重对儒家经典的考据与阐释。《古文观止》的编选虽未直接收录经书原文,但所选文章多以经义为根基,如《左传》《国语》等史传文,本身就是儒家经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叙事褒贬、义理阐释皆暗合儒家伦理。
举例:选录《论语》中的《学而》《为政》等篇章的节选(虽名为“文”,实则蕴含经义),以及韩愈、柳宗元等唐宋八大家“文以载道”的作品,均体现了清代学术“尊经崇儒”的核心立场,将古文学习与儒家思想的传承紧密结合。

??二、注重“实用性”与“典范性”的统一??
清代学术不尚空谈,强调学问的实际效用,这一特点在科举制度影响下尤为突出。《古文观止》的编选宗旨便是为士人提供易于模仿、适合科举应试及日常应用文写作的范文。

编选考量具体体现
篇幅适中所选文章多为短篇或节选,避免冗长晦涩,便于初学者诵记和模仿。
体裁全面涵盖论说、传记、碑志、书信等多种实用文体,满足不同场景的写作需求。
评点精当选文后附有简短评点,点明文章章法结构、妙处所在,直接指导阅读与写作技巧。

??三、“会通”精神与“精选”意识??
清代学术主张“汉宋兼采”“古今贯通”,《古文观止》在时间跨度上,上起东周,下迄明末,精选历代名家名作,展现了编者“会通古今”的学术视野。

  • 它并非简单罗列文献,而是通过严格筛选,将那些“文质兼美”“流传不衰”的佳作汇集成册,体现了清代学者在学术整理中“由博返约”的精选意识。这种编选方式,既避免了汉学末流的繁琐考据,也克服了宋学空谈义理的弊病,更符合大众阅读与学习的实际需求,让阅读者能在有限的篇幅内领略古文的精华。

??四、以“桐城派”文风为潜在导向??
清代中期,桐城派逐渐成为文坛主流,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强调文章的“雅洁”与“结构”。吴楚材、吴调侯虽非桐城派核心人物,但其编选标准与桐城派文风暗合。
所选明清文章如归有光《项脊轩志》、袁宏道《徐文长传》等,均体现了对“真情实感”“简洁自然”文风的推崇,这与桐城派“文以载道”“言之有物”的理念相呼应,反映了清代中叶文坛风气对学术编选活动的渗透。

《古文观止》的编选体例从儒家正统的坚守、实用典范的追求,到会通精选的视野,再到时代文风的呼应,全方位地折射出清代学术注重经史、强调实用、追求会通与典范的鲜明特色,使其不仅成为一部优秀的古文选本,更成为我们管窥清代学术风尚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