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明在中英关系改善中提出的两大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有何现实意义呢?
深化经贸合作,夯实关系基石
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互利是国家间关系的“压舱石”。周小明认为,中英应扩大贸易投资领域的务实合作,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推进:
- 聚焦绿色经济与数字贸易:当前全球正迈向低碳转型,中英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互补性强,加强联合研发与市场共享,既能推动两国产业升级,也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 优化贸易便利化措施:简化通关流程、降低非关税壁垒,让优质商品和服务更高效流动。例如,英国的高端制造业产品与中国的消费市场需求结合,可形成“双赢”格局。
加强人文交流,增进民间互信
国与国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周小明强调,人文纽带是化解误解、凝聚共识的关键,具体路径包括:
- 推动教育与青年互动:扩大留学交换项目、共建联合实验室,让两国青年在学习和实践中加深理解。比如,近年来“汉语热”在英国持续升温,孔子学院等平台为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载体。
- 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通过举办文化年、艺术展、旅游推广活动,展示两国历史底蕴与现代风貌。当英国民众亲身体验中国的发展成就,当中国游客感受英国的文化魅力,刻板印象自然会被真实认知取代。
核心观点的现实意义何在?
为什么这两大观点能成为改善中英关系的核心?从社会实际来看,当前国际秩序面临挑战,单边主义抬头,而中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议题上有共同责任。经贸合作能为两国创造就业、促进增长,人文交流则能打破信息茧房,减少偏见。例如,中英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疫苗研发合作,正是务实合作的生动体现;而英国高校对中国留学生的开放态度,也为民间友好埋下种子。
在实际操作中,两国需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正视差异而非回避矛盾。比如,在台湾问题上,英国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英关系的政治基础;中国也需在市场准入等方面展现开放姿态,让合作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从数据来看,2022年中英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这一成果印证了经贸合作的潜力,也为人文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未来,若能持续深化这两大领域,中英关系定能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