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在1998年专题报告会中,重点阐释了该工程对国家发展、民生改善及历史传承的多重深远影响。
核心方向 | 具体历史意义 |
---|---|
国家战略 | 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奠定现代化基础设施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民生保障 | 解决长期资源分配矛盾,改善数亿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构建可持续发展基础 |
技术创新 | 突破多项工程技术瓶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培养高端工程人才梯队 |
文化传承 | 融合传统治水智慧与现代科技,彰显中华文明延续性,增强民族自信心 |
国际影响力 | 树立大型公共工程标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方案,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 |
通过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实现,该工程重构了长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其移民安置模式创新了社会管理体系,百万移民工程成为社会转型研究样本。工程建成后年均发电量超千亿度,支撑华东、华中地区工业升级,直接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实施系统性文物抢救工程,保留重要历史遗迹1267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