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因西南军阀联合施压、军权被架空,被迫放弃护法军政府领导权。
事件背景与直接原因分析
时间与职务:1918年5月,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职务。
核心矛盾:
矛盾类型 | 具体表现 |
---|---|
内部权力斗争 | 桂系军阀陆荣廷、滇系唐继尧拒绝服从军政府,架空孙中山军事指挥权 |
财政与军费 | 军政府财政困难,无法有效筹措军费支持北伐 |
外部干预 | 英、美等国施压,要求南北议和,削弱护法运动合法性 |
关键人物与行动
- 西南军阀态度:
- 陆荣廷、唐继尧等主张“联合自治”,反对孙中山武力统一主张。
- 1918年1月成立“西南各省联合会”,架空军政府职权。
- 孙中山的困境:
- 缺乏直属军队,依赖军阀支持,导致政令难行。
- 军政府内部改组争议中,多数议员倒向军阀派系。
辞职后续影响
- 护法运动失败,南北对峙局面加剧。
- 孙中山离粤赴沪,反思革命策略,后著《建国方略》寻求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