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自然观察与艺术创作有机融合?
活动设计框架
通过“小鸟飞”主题,可整合科学、艺术、语言、数学、体育五大领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协作能力。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案:
学科领域 | 活动目标 | 实施方式 | 扩展建议 |
---|---|---|---|
科学 | 观察鸟类特征,理解飞行原理 | 1.户外观察不同鸟类的羽毛、翅膀形状; 2.用纸飞机模拟空气动力学; 3.讨论“为什么鸟会飞,人不会飞?” | 引入轻黏土制作羽毛模型,对比不同鸟类翅膀差异。 |
艺术 | 通过绘画、手工表达对“飞”的想象 | 1.水彩拓印翅膀纹理; 2.团体合作绘制“天空飞行图”; 3.用丝巾扮演“小鸟”进行舞蹈创编。 | 结合音乐《飞得更高》,设计律动游戏。 |
语言 | 口头表达与故事创作 | 1.讲述《小鸟找家》绘本; 2.角色扮演“小鸟与树”的对话; 3.用简笔画制作“飞行日记”。 | 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结局,培养逻辑思维。 |
数学 | 认知空间、数量与测量 | 1.用积木搭建“鸟巢高度”并比较; 2.统计不同鸟类的飞行速度(简化数据); 3.用软尺测量“翅膀长度”。 | 结合“最长翅膀比赛”,渗透长度单位概念。 |
体育 | 协作游戏与身体协调训练 | 1.“保护小鸟”躲避球游戏; 2.双人绑腿模仿“鸟群迁徙”; 3.平衡木练习“鸟儿降落”。 | 设计障碍赛道,融入方向感训练。 |
实施要点
- 安全第一:户外活动需提前检查场地,手工材料避免尖锐物品。
- 尊重差异:允许幼儿选择参与形式(如绘画或肢体表达)。
- 家校联动:鼓励家庭观察小区鸟类,用照片分享“小鸟日记”。
跨学科融合示例
- 科学+艺术:观察燕子尾巴形状后,用剪纸复刻并讨论功能;
- 数学+体育:测量“飞行距离”后,用跳绳模拟鸟群队形;
- 语言+科学:通过故事引出“迁徙”概念,延伸讨论季节变化。
此设计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注重游戏化学习与生活经验链接,避免抽象说教,确保幼儿在多元体验中自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