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误称源于航海大发现时代的认知偏差,当时的航海家对新发现土地的地理位置判断失误,进而导致了名称的错误沿用。
航海家的认知局限
15世纪末,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资助,踏上寻找通往亚洲新航线的征程。他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向西航行可以直接到达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富庶之地。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抵达了现今位于北美洲加勒比海的巴哈马群岛。由于他认定自己已经到达了印度,便将当地的原住民称作“印第安人”,在西班牙语里即“印度的居民”之意。
后续的信息传播与沿用
尽管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哥伦布所到达的并非印度,而是一块此前欧洲人未知的“新大陆”,但“印第安人”这一称呼已经随着航海家的报告和探险活动的传播,在欧洲广泛使用并固定下来。此后,欧洲人在对美洲大陆进行进一步探索和殖民的过程中,持续沿用了“印第安人”这一称呼来指代美洲原住民。
文化与语言的惯性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语言和文化具有一定的惯性。一旦某个名称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就很难在短期内被更改。对于欧洲殖民者而言,“印第安人”这一称呼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他们对美洲原住民的固定认知。同时,在不同语言的传播和翻译过程中,这一名称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传承。直到现代,“印第安人”仍然是对美洲原住民的一种常见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