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模式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
李乐山教授提出的PHA(Project-DrivenHumanisticArtistry)教育模式,以“设计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融合技术、人文与艺术三重维度。其核心理念通过以下框架呈现:
核心理念 | 具体内涵 | 实践案例 |
---|---|---|
需求导向设计 | 以用户真实痛点为起点,通过田野调查与数据分析构建设计逻辑 | 为山区儿童开发低成本多功能学习工具包 |
跨学科协作 | 拆除专业壁垒,整合工程、心理学、商业等多领域知识 | 智能家居项目中联合计算机系开发交互原型 |
可持续创新 | 将环保材料与循环经济理念嵌入设计全流程 | 生物降解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模块化应用 |
批判性思维培养 | 鼓励学生对社会问题提出颠覆性解决方案 | 针对老龄化社会设计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 |
文化基因传承 | 挖掘本土文化符号并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 | 非遗纹样在智能家居界面中的数字化重构 |
该模式通过“双轨制”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
- 理论层:开设设计伦理、材料科学等基础课程
- 实践层:与企业共建“设计实验室”,承接真实商业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PHA模式特别强调“失败教育”,要求学生在每学期提交至少3个未被采用的设计方案,以此培养抗压能力与迭代思维。这种教育理念已在上海某设计学院试点,学生作品在红点设计奖等国际赛事中获奖率提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