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发布的《2025年招生简章》及教育部门备案信息,该校招生政策在延续原有核心框架的基础上,针对学业能力、综合素质、特长培养等维度进行了多维度优化。以下是主要调整方向及对比分析:
一、学业能力评估体系升级
评估项目 | 往年标准 | 2025年调整内容 | 调整原因 |
---|---|---|---|
学科权重 | 语文40%、数学35%、英语25% | 语文35%、数学30%、英语25%、科学素养10% | 响应STEM教育政策导向 |
考核形式 | 笔试+口试 | 笔试+实践操作+在线测评系统 | 强化应用能力与数字化素养 |
新增测试 | 无 | 科学探究能力测试(实验设计类题目) | 对接新课标要求 |
二、综合素质评价细化
-
社会实践要求
- 往年:参与公益活动≥10小时/学期
- 2025年:新增“社区服务项目策划能力”评分项,需提交完整方案及实施记录。
-
艺术体育特长
- 往年:特长加分仅限省级以上获奖
- 2025年:增设校级赛事获奖加分通道(需通过专业评审委员会认定)。
三、家庭背景与区域限制调整
- 家庭信息核查:首次要求提交父母职业与教育背景的第三方验证材料,防止虚假填报。
- 区域名额分配:扩大周边区域招生比例(从30%提升至40%),同时缩减跨省名额至10%。
四、心理健康评估试点
- 新增“心理适应能力测试”,通过AI情绪识别系统与教师面谈结合,评估学生抗压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
- 争议点:部分家长担忧隐私泄露风险,校方回应称数据仅用于教育研究且严格加密。
五、特殊人才通道优化
- 科创类:国际奥赛奖项持有者可免试入学(往年需通过附加笔试)。
- 语言类:新增“小语种专项计划”,涵盖法语、阿拉伯语等冷门语种。
政策解读:本次调整体现了“基础扎实+个性发展”的双轨制培养理念,但部分家长担忧实践操作类测试可能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建议考生提前关注学校官网发布的《综合素质培养指南》以针对性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