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如何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构建起系统的幼儿教育体系?
杨芝芳的幼儿教育实践与贡献
阶段 | 核心职责 | 具体举措 |
---|---|---|
陕甘宁边区 | 幼儿教育体系奠基人 | 1.创办边区第一所公立幼儿园(1940年延安保育院) 2.推广“保教合一”理念,强调儿童身心发展与革命教育结合 3.编写《陕甘宁边区幼儿教育大纲》 |
建国初期 | 国家幼儿教育政策制定者 | 1.参与起草《幼儿园暂行规程》(1952年) 2.主持全国幼儿师范院校教材编写工作 3.推动“游戏化教学”模式普及 |
教育改革期 | 师资培养与国际交流推动者 | 1.创建北京幼儿师范学校(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前身) 2.引入苏联学前教育经验并本土化改造 3.培养首批幼儿教育专业本科生 |
深层影响与创新
- 本土化课程设计:在边区物资短缺背景下,她提出“就地取材”教学法,利用树枝、石子等自然材料开展数学启蒙,同时融入红色文化故事。
- 师资培训体系:建国后首创“理论+实践”双轨制培训,要求教师每年下乡支教2个月,直接接触农村幼儿教育痛点。
- 跨学科研究:晚年主持“儿童语言敏感期”课题,提出“3-6岁是第二母语习得关键期”,为双语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史料整理,未涉及未公开档案或争议性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