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中国南北交通线并摧毁美军在华空军基地,日军于1944年发起桂柳会战,试图挽救太平洋战场的被动局面。
核心背景与战略目标
背景因素 | 战略目的 |
---|---|
太平洋战场失利,海上交通受阻 | 打通“大陆交通线”连接东南亚驻军 |
美军在华空军威胁日军后方 | 摧毁桂林、柳州等地的空军基地 |
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军兵力 | 削弱国民政府抗战能力 |
一、应对太平洋战局的恶化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溃败,美军切断其海上补给线。为维持东南亚与中国大陆的联系,日军策划“一号作战”(豫湘桂战役),桂柳会战是其中关键一环,旨在通过陆路贯通平汉、粤汉铁路,保障物资运输。
二、消除美军空袭威胁
美军以广西、湖南为基地频繁空袭日军目标(如台湾、冲绳)。日军需摧毁桂林、柳州的机场群,削弱盟军空中优势。例如,1944年6月衡阳失守后,日军迅速南下进攻广西,直指美军第14航空队据点。
三、瓦解中国抗战体系
日军试图通过攻占西南重镇(如南宁、柳州),切断中越边境的国际援华通道,并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此阶段日军投入约36万兵力,远超此前战役规模,暴露其孤注一掷的战略意图。
四、时间线与关键行动
- 1944年4月:日军启动“一号作战”,首攻河南
- 1944年8月:攻陷衡阳,打开南下通道
- 1944年11月:占领桂林、柳州,完成阶段性目标
- 1945年1月:打通至法属印度支那的交通线
此战虽达成部分目标,但过度消耗日军资源,加速其在中国战场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