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岭南戏曲频道如何平衡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传播手段?
政府文化精品工程参与模式
合作领域 | 具体举措 | 成果形式 |
---|---|---|
剧目联合制作 | 与省文旅厅共建“非遗戏曲数字档案库”,参与《白蛇传·情》等粤剧电影制作 | 4K/8K超高清戏曲影像库、3部国家级非遗纪录片 |
惠民演出计划 | 每年开展“粤韵城乡行”百场巡演,覆盖200+行政村 | 累计服务观众超50万人次,获省级文化惠民专项表彰 |
国际文化交流 | 主办“海上丝绸之路戏曲周”,推动粤剧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 与12国艺术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
戏剧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
阶梯式教育
- 青少年:开设“雏鹰戏曲训练营”,与30所中小学共建非遗传承基地
- 专业人才:联合星海音乐学院开办“戏曲数字化编导班”,培养新媒体时代复合型人才
-
创新实践平台
- 建立“粤剧全息影像实验室”,开发AR戏曲教学系统
- 每年举办“大湾区戏曲新锐大赛”,设立百万级孵化基金
-
传承人工程
- 签约23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录制《戏曲大师课》
- 实施“老中青三代结对计划”,完成120项濒危剧目抢救性复排
技术赋能与传播创新
- 开发“戏曲元宇宙”虚拟剧场,实现跨地域实时互动观演
- 在抖音、B站开设“00后说粤剧”专栏,累计播放量破2亿
- 与华为合作推出戏曲AI伴奏系统,降低基层剧团演出成本
该频道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技术驱动”三维模式,近三年带动岭南戏曲产业产值增长47%,成功培育出《范蠡献西施》等5部文旅融合示范剧目,形成可复制的传统文化振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