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长仁劫机赴台后经历身份转变,因恶性犯罪遭台湾司法审判,最终被执行死刑。
卓长仁赴台后的经历
1983年5月,卓长仁与其他5人劫持中国民航客机至韩国,后辗转被台湾当局接收。台湾当局最初将其包装为“反共义士”,给予政治庇护及物质奖励(见表1)。
时间 | 事件 | 台湾当局态度 |
---|---|---|
1983年5月 | 劫持中国民航客机至韩国 | 未明确回应 |
1983年12月 | 被移送至台湾 | 授予“义士”称号,发放津贴 |
1991年 | 涉及台湾彰化县绑架杀人案 | 被逮捕并进入司法程序 |
2001年 | 绑架杀人案终审判决死刑 | 司法系统独立审判 |
2004年12月 | 执行死刑 | 未予特赦,维持判决 |
被处决的核心原因
-
恶性犯罪事实确凿
1991年,卓长仁伙同他人绑架台北市某富商,勒索后仍撕票灭口,案件证据链完整,引发台湾社会强烈谴责。 -
政治价值丧失
台湾当局在1980年代利用劫机事件进行政治宣传,但2000年后两岸关系缓和,卓长仁的“反共”符号意义减弱,失去保护价值。 -
司法压力与社会舆论
案件审理期间,被害人家属及媒体持续施压,台湾司法系统为维护公信力,最终判处死刑。 -
法律程序终结
案件经三审定谳,台湾地区法律程序完备,且未获得时任领导人陈水扁的特赦批准。
关键转折点
- 1991年绑架案:卓长仁从“义士”沦为刑事罪犯,彻底丧失政治光环。
- 2000年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后,对劫机者态度转为“依法处理”,加速司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