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教育浪潮下,天水一中如何将传统教学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
数字化实验室建设亮点
领域 | 具体举措 |
---|---|
硬件升级 | 引入AI编程机器人、3D打印设备、VR/AR教学套件,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 |
数据驱动 | 搭建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学生实验数据,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 |
跨学科融合 | 设立“生物+编程”“物理+工程”等主题实验室,打破学科壁垒。 |
课程创新实践
-
项目式学习(PBL)
- 开发“智慧农业”“城市交通模拟”等跨学科项目,学生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并设计解决方案。
- 案例:高二学生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校园垃圾分类系统,获省级科创大赛一等奖。
-
校企合作资源
- 与华为、科大讯飞共建“人工智能启蒙课”,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库。
- 每学期开设“数字工匠”工作坊,邀请工程师指导学生完成智能硬件开发。
-
个性化学习路径
- 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学生定制“数字能力成长图谱”,动态调整课程难度。
- 推出“微课+闯关”模式,学生可自主选择编程、数据分析等模块学习。
教师赋能计划
- 培训体系:每年投入200课时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涵盖Python教学、虚拟仿真工具应用。
- 教研激励:设立“数字化教学创新奖”,鼓励教师开发融合AR的化学实验课、区块链原理探究课等。
学生反馈:
“以前做物理实验只能靠想象,现在用VR模拟电磁场变化,理解效率提升了一倍!”——高一(3)班李同学
社会评价:
该校模式被《中国教育报》报道为“县域中学数字化转型样本”,其课程资源已向周边12所中学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