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价到高端,自有品牌如何成为屈臣氏的「隐形护城河」?
在美妆个护行业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屈臣氏自有品牌如何既守住线下门店优势,又能在电商冲击下持续盈利?答案或许藏在它的「多品牌矩阵战略」里。
一、自有品牌如何覆盖不同消费层级?
品牌名称 | 定位方向 | 代表产品 | 消费者画像 |
---|---|---|---|
城野医生 | 药妆专业线 | 82美白精华液 | 25-35岁抗初老人群 |
VMS | 平价基础款 | 多效修护霜 | 18-24岁学生党 |
Purid | 清洁护理线 | 水杨酸棉片 | 油性肌/痘痘肌 |
Evioty | 香氛个护线 | 沐浴露礼盒 | 30+精致妈妈群体 |
核心逻辑:通过4大自有品牌覆盖从入门到高端的全价格带,既满足学生党「尝鲜需求」,又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轻奢替代品」,避免单一品牌导致的客群流失。
二、为什么说自有品牌是O+O模式的「润滑剂」?
-
线下体验+线上复购
- 线下门店通过「小样试用+美容顾问推荐」转化自有品牌首单,线上小程序提供会员专属折扣,形成「体验-购买-复购」闭环。
- 案例:城野医生棉片在门店BA演示中转化率高达37%,线上复购率达28%。
-
数据反哺供应链
- 通过屈臣氏APP会员系统收集消费偏好,反向指导自有产品研发。例如「VMS温和洁面乳」针对敏感肌需求调整配方后,销售额提升40%。
三、自有品牌如何对抗电商价格战?
- 成本优势:跳过品牌代理环节,将研发、生产、销售整合至屈臣氏体系,毛利率提升至行业平均的1.5倍。
- 场景化营销:在屈臣氏「皮肤测试仪」环节植入产品教育,例如检测出「屏障受损」后自动推荐「多效修护霜」,实现精准转化。
- 会员专属权益:仅限屈臣氏会员购买的限定款(如Purid联名礼盒),强化渠道忠诚度。
四、争议与挑战
- 同质化风险:部分产品线与国际大牌存在配方重叠,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渠道依赖性:过度依赖线下门店可能导致线上拓展受限,需加强社交电商布局。
总结:屈臣氏通过「多品牌+数据驱动+场景绑定」的组合拳,将自有品牌打造为连接消费者与渠道的核心纽带。这种模式不仅巩固了其「美妆零售商」的定位,更在行业价格战中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