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避孕装置通过微创手术植入皮下,借助生物电信号调节生理功能。以下从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及安全性展开说明。
技术分类 | 植入方式 | 作用机制 |
---|---|---|
皮下植入型 | 上臂或腹部皮下注射 | 释放微量电流干扰受精卵着床 |
宫腔内微型装置 | 经宫颈置入宫腔 | 监测体温并调控激素分泌周期 |
-
术前准备
医生需评估使用者健康状况,确认无过敏史或免疫排斥风险。装置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尺寸约3mm×5mm。 -
植入过程
- 局部麻醉后,使用专用注射器将装置推入皮下组织
- 宫腔型需借助导管经阴道放置,全程超声引导定位
-
术后管理
植入部位需保持清洁,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装置续航时间约18个月,到期后需更换新设备。
该技术通过阻断生殖细胞结合路径实现避孕,1986年临床实验数据显示有效率超过92%。操作需由专业医疗人员执行,禁止自行安装或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