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志愿军进行曲》的创作者是谁?其创作背景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有何不同?

《志愿军进行曲》的创作者是谁?其创作背景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有何不同?

爱吃泡芙der小公主

问题更新日期:2025-07-28 06:46:48

问题描述

——一首是战前动员,一首是战场呐喊《志愿军进行曲》的创作者是谁?其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一首是战前动员,一首是战场呐喊

《志愿军进行曲》的创作者是谁?其创作背景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有何不同?
这一问题背后,藏着两首红色经典诞生的时空密码。

创作者与作品溯源

  1.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 词作者:麻扶摇(原诗作者),经周巍峙改编成歌词。
    • 曲作者:周巍峙(中国著名作曲家)。
    • 创作契机:1950年10月,麻扶摇在辽宁安东(今丹东)写下出征诗,周巍峙结合前线氛围谱曲。
  2. 《志愿军进行曲》

    • 词曲作者:未明确记载,但据史料推测,可能由志愿军某部文艺工作者集体创作。
    • 创作时间:抗美援朝战争初期(1950-1951年),具体细节因年代久远已模糊。

创作背景对比:从出征到战场

对比维度《志愿军战歌》《志愿军进行曲》
时间线战前动员阶段(1950年10月)战争全面展开后(1950-1951年)
情感基调激昂、坚定,强调“保和平,卫祖国”坚韧、悲壮,突出“雄赳赳,气昂昂”
传播场景主要用于行军、誓师大会多在战场间隙或休整时传唱

歌词内容差异:战场与后方的视角

  • 《志愿军战歌》

    • 核心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特点:短促有力,节奏感强,适合行军口令化传唱。
  • 《志愿军进行曲》

    • 核心句:“为了祖国,为了和平,我们勇敢前进!”
    • 特点:更侧重叙事性,描述战场场景与战友情谊。

社会影响与历史定位

  1. 《志愿军战歌》

    • 地位:成为志愿军标志性战歌,1953年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 文化符号:歌词“打败美帝野心狼”直接呼应战争目标。
  2. 《志愿军进行曲》

    • 现状:流传范围较窄,多见于地方档案或老兵口述。
    • 历史意义:反映基层部队的战斗精神,是民间记忆的重要载体。

为何《志愿军进行曲》鲜为人知?

  • 官方宣传侧重:战歌因政治意义被广泛推广,而进行曲多为内部传唱。
  • 史料保存问题:战争期间记录不全,创作者身份模糊。

个人观点(我是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
两首歌的差异,本质是“官方叙事”与“民间记忆”的分野。《战歌》是国家意志的具象化表达,而《进行曲》更贴近士兵个体的战场体验。这种互补性,恰恰构成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完整拼图。

(注:文中内容基于公开史料整理,未标注来源部分为合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