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期间的汀泗桥战役中,咸宁和通山农军协同北伐军攻占战略要地,加速了战役胜利进程。
战役关键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
战役名称 | 汀泗桥战役 |
发生时间 | 1926年8月 |
主要参战方 | 国民革命军、咸宁通山农军vs北洋军阀吴佩孚部 |
战略目标 | 控制粤汉铁路枢纽 |
农军行动 | 迂回包抄、切断敌军后援 |
战役背景与过程
1.北伐战争的核心节点
汀泗桥位于湖北咸宁,是粤汉铁路上的咽喉要道。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为打通北上通道,与吴佩孚军阀部队在此展开激战。
2.农军的战术配合
咸宁、通山农民自卫军(简称“农军”)作为地方武装,利用地形熟悉优势,在北伐军正面进攻的同时,迂回至敌军侧翼,占领汀泗桥西南的马桥,切断吴佩孚部的补给线。
3.战役结果与影响
农军与北伐军里应外合,最终突破北洋军阀防线。此役为后续攻克贺胜桥、武昌城奠定基础,成为北伐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意义
- 军民协作典范:农军的参与体现了群众武装在近代战争中的作用。
- 加速军阀瓦解:占领汀泗桥后,吴佩孚势力迅速溃败,北伐军得以向华中纵深推进。
- 地理价值凸显:控制铁路枢纽后,国民革命军后勤保障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