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楼排名近年来是否经历了颠覆性变动?未来新地标能否打破现有格局?
现状:上海高楼排名近三年变化
上海现有超高层建筑以陆家嘴金融区为核心,排名前五的高楼高度均超过600米,但近年新增项目多集中在外围区域。
排名 | 楼名 | 高度(米) | 区域 | 建成时间 |
---|---|---|---|---|
1 | 上海中心大厦 | 632 | 陆家嘴 | 2015 |
2 | 环球金融中心 | 492 | 陆家嘴 | 2007 |
3 | 金茂大厦 | 420.5 | 陆家嘴 | 1999 |
4 | 白玉兰广场 | 323 | 黄浦 | 2015 |
5 | 浦东丽思卡尔顿 | 313 | 陆家嘴 | 2012 |
变化点:
- 新增项目:前滩31(250米)、徐汇滨江星扬西岸中心(200米)等填补了非核心区域的空白。
- 功能性调整:部分旧楼(如静安国际中心)改造为商业综合体,但未改变高度排名。
未来规划:新项目对排名的影响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多中心、网络化”城市布局,未来高楼将向徐汇滨江、前滩、大虹桥等区域扩散。
重点新项目
楼名 | 高度(米) | 区域 | 预计竣工 | 功能定位 |
---|---|---|---|---|
徐汇滨江1320项目 | 380 | 徐汇 | 2026 | 商业+办公 |
前滩东方广场 | 300 | 浦东 | 2025 | 超级综合体 |
大虹桥蟠龙天地 | 280 | 青浦 | 2024 | 文旅+商务 |
潜在影响:
- 区域竞争加剧:徐汇滨江1320项目可能成为非陆家嘴区域最高楼,但高度仍低于现有前三名。
- 功能分化:新项目更注重“垂直城市”概念(如前滩东方广场含酒店、艺术馆),而非单纯高度比拼。
- 城市天际线重构:未来五年,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徐汇滨江将形成“四核”高空格局。
争议与挑战
- 生态限制:黄浦江沿岸建筑高度受生态保护条例约束,新项目需平衡景观与功能。
- 经济波动:部分开发商因资金压力推迟开工(如原计划600米的“上海之门”已取消)。
(注:数据截至2023年12月,部分项目信息可能因政策调整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