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对她的舞蹈评价差这么多,甚至完全相反呢?
1.艺术审美本就主观,期待阈值各不同
每个人看跳舞的“口味”真的差太多了!有人就偏爱技巧炸裂的power型舞蹈,觉得动作越难越好看,追求那种视觉冲击力;但也有姐妹就吃情感细腻那一挂,只要舞者跳得有感染力、能让人共情,技巧稍微弱一点也没关系。吴谨言的舞蹈风格可能刚好卡在这中间,或者说更偏向于用肢体讲故事,这就导致习惯了看“大招”的观众会觉得不够“解渴”,而喜欢这种表达的观众就会觉得“哇,好有感觉”。
而且,观众对她的期待值也不一样。如果是冲着“专业舞者”的标准去看,那可能会挑出不少细节问题;但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演员在跨界舞台上的表现,或者综艺节目里的才艺展示,有些观众就会觉得“已经很不错啦”,甚至超出预期。这种期待差,直接就拉开了评价的差距。
2.舞蹈表现的多面性,难让所有人买单
她跳舞可能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但另一些方面又可能不是大众普遍偏好的。比如肢体的协调性、对音乐的理解、舞台表现力这些,不同的人关注的点不一样,给出的评价自然就会“打架”。
关注维度 | 正面评价可能来源 | 负面评价可能来源 |
---|---|---|
肢体表达 | 柔韧性好,动作有美感,能传递剧情或情绪 | 力量感不足,动作不够舒展,某些动作显得僵硬或卡顿 |
舞台感染力 | 眼神有戏,表情管理到位,台风独特有记忆点 | 互动感不强,气场较弱,未能带动全场氛围 |
技巧完成度 | 作为非专业舞者,完成度超出预期,进步明显 | 对比专业舞者,基本功不够扎实,细节处理不到位 |
3.评价常常“带节奏”,个人喜好太上头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评价也不一定完全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可能会被一些言论“种草”或者“拔草”。比如你本来觉得她跳得还行,但刷到好多人说“不行、尴尬”,你可能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审美有问题,然后也跟着觉得“好像是不太行”。反过来,如果很多人都在夸“舞台精灵”、“共情能力绝了”,你可能也会多看几眼她的优点。
还有就是粉丝滤镜和黑粉偏见,这个不用多说了吧?自家粉丝肯定是怎么看怎么好,各种彩虹屁;而对家或者单纯不喜欢她的人,可能就会带着放大镜去找缺点,甚至鸡蛋里挑骨头。这种极端的评价一出来,自然就显得两极分化特别严重。
总结一下下
其实啊,不光是吴谨言,很多艺人的舞台表演都会有不同声音。毕竟“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跳舞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的标准。有人喜欢,就会有人不喜欢,这太正常啦!重要的是,作为观众,咱们能从不同的声音里找到自己真正认同的部分,而不是被单一评价牵着走~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