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林是“三八大案”的主犯,他的犯罪手段确实经历了从“冷兵器”到“强兵器”的显著演变,这背后反映了其犯罪的升级和对社会危害的不断加剧。那孙德林的犯罪手段究竟是如何从“冷兵器”演变为“强兵器”的呢?
冷兵器时期
在犯罪初期,孙德林主要使用冷兵器进行犯罪活动。他以斧头、锤子等作为作案工具。这些冷兵器便于获取和隐藏,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他用这类工具实施抢劫时,通常是在相对近距离和较为隐蔽的场所,趁被害人不备时突然发动攻击,以达到控制被害人、夺取财物的目的。例如在一些针对个体商户或独行人员的抢劫案件中,他利用斧头、锤子直接袭击被害人的头部等关键部位,使被害人失去反抗能力。
过渡阶段
随着犯罪活动的持续和犯罪经验的积累,孙德林意识到冷兵器的局限性。他开始尝试获取一些自制的火药枪。自制火药枪的威力相较于冷兵器有了显著提升,但其稳定性和精准度较差。在这个过渡阶段,他的作案范围有所扩大,不再局限于小型场所和个体目标。然而,由于自制火药枪的性能不稳定,在一些案件中也出现过枪支故障等情况。
强兵器时期
后来,孙德林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更为先进的制式枪支,如军用手枪等。制式枪支具有强大的杀伤力、较高的精准度和稳定性。在使用强兵器后,他的犯罪行为更加疯狂和肆无忌惮。他开始将目标转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大规模的抢劫犯罪。在“三八大案”中,他和同伙携带制式枪支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抢劫银行运钞车,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人员伤亡。
孙德林犯罪手段从“冷兵器”到“强兵器”的演变,是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反映出他犯罪恶性的不断加深和对社会安全的严重威胁。最终,他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也警示着社会必须加强对枪支等危险物品的管控,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