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农历二月有如此多雅称?
2月是公历中的第二个月份,通常包含28或29天(闰年)。在农历体系中,二月对应立春后的第二个月,具体日期可能落在公历3月至4月之间。
农历二月的传统别称及寓意
别称 | 源流与象征意义 |
---|---|
仲春 | 《礼记·月令》中“孟春、仲春、季春”三月划分,二月为春季第二个月份,万物生长。 |
杏月 | 《尔雅》载“杏月”因二月杏花初绽,象征生机与希望。 |
花朝月 | 江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节”,庆贺百花齐放,文人雅士常赋诗赏花。 |
如月 | 《尔雅·释天》中“二月为如”,一说“如”取“顺应”之意,指气候渐暖。 |
丽月 | 南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二月“阳和布德,万物丽乎中”,寓意光明与繁荣。 |
文化关联
- 节气:二月包含“惊蛰”(春雷始鸣)与“春分”(昼夜平分),反映农耕文明对自然规律的观察。
- 习俗:江南地区保留“踏青”“祭花神”传统,北方则有“龙抬头”祈福活动。
(注:农历月份与公历日期存在年际差异,具体需参照当年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