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张辰亮在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协会担任副会长期间开展了哪些创新性工作?

张辰亮在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协会担任副会长期间开展了哪些创新性工作?

红豆姐姐的育儿日常

问题更新日期:2025-07-28 05:56:25

问题描述

作为昆虫学领域的知名科普工作者,张辰亮在担任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协会副会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作为昆虫学领域的知名科普工作者,张辰亮在担任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协会副会长期间,通过结合学术研究与科普实践,推动了协会工作的多元化发展。以下从活动创新、技术应用和公众教育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活动形式革新:打破传统科普边界

  1. “昆虫盲盒”互动实验

    • 设计盲盒形式的昆虫观察活动,参与者随机抽取昆虫标本并完成形态学分析,通过趣味性提升参与度。
    • 效果:单场活动吸引超200人参与,后续衍生出线上直播版本。
  2. 夜间昆虫巡游

    • 组织夜间校园昆虫观测活动,利用紫外线灯诱捕技术捕捉夜行性昆虫,结合AR技术标注物种信息。
    • 亮点:首次将生物技术与户外实践结合,成为协会标志性活动。

二、技术赋能:数字化与数据化实践

  1. 昆虫数据库建设

    • 主导开发校园昆虫物种数据库,整合标本信息、生态习性及分布数据,支持在线检索与学术研究。
    • 技术细节:采用开源平台搭建,后期扩展至周边生态区域。
  2. AI识别工具开发

    •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昆虫图像识别小程序,用户上传照片可自动匹配物种信息。
    • 应用场景:被纳入校方自然教育课程,日均使用量超50次。

三、公众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

  1. “昆虫与人类文明”主题展

    • 策划跨学科展览,展示昆虫在农业、医药及文化中的作用,联合历史系、美术系设计展陈。
    • 社会反响:吸引周边中小学团体参观,衍生出校际合作项目。
  2. 社区科普行动

    • 发起“阳台昆虫农场”计划,指导居民利用废弃容器培育传粉昆虫,缓解城市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
    • 数据支持:项目覆盖5个社区,成功建立200余个微型生态点。

个人观点:张辰亮的工作体现了科普工作者的双重角色——既深耕学术研究,又擅长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体验。例如,夜间巡游活动不仅满足学生兴趣,还通过技术手段增强科学认知,这种“玩中学”的模式值得推广。

自问自答:为何选择开发AI识别工具?——因其能降低昆虫观察门槛,尤其对非专业学生而言,技术辅助可提升持续参与意愿。

创新性工作对比表

项目类型核心内容影响范围
活动创新盲盒实验、夜间巡游校园及周边社区
技术应用数据库、AI识别工具教学与科研领域
公众教育主题展、社区农场跨年龄段社会群体

社会意义:张辰亮的实践表明,高校社团可通过创新手段成为连接学术与公众的桥梁。其工作模式为其他学科社团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教育”范本,尤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薄弱的背景下,具有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