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古诗配画教学中如何引导少儿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历史背景与情感表达?

古诗配画教学中如何引导少儿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历史背景与情感表达?

可乐陪鸡翅

问题更新日期:2025-07-27 18:48:27

问题描述

古诗配画教学中如何引导少儿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历史背景与情感表达?孩子们真的能通过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古诗配画教学中如何引导少儿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历史背景与情感表达?孩子们真的能通过画作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吗?

在古诗配画教学中,要让少儿真正走进《早发白帝城》,不能只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更要引导他们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诗人的心跳。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需要更鲜活的方式去点燃,而古诗配画正是连接古今的桥梁。

用故事串联历史背景,让抽象知识“落地”

很多孩子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停留在“很久以前发生的事”,如何让他们明白李白写这首诗时的特殊处境呢?可以从“为什么李白会在白帝城”讲起。比如,结合少儿熟悉的“犯错受罚”场景,简单解释李白因安史之乱中的政治选择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突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这里可以设计一个小问题:如果你本来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突然被告知可以回家了,你是什么心情?相信孩子们会立刻联想到“开心”“想马上飞回去”,这就为理解李白的“轻快”打下基础。

同时,利用地图或简易示意图,标出白帝城、江陵的位置,告诉孩子们“千里江陵一日还”在古代交通条件下是多么不可思议,让他们直观感受“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速度感。现在的孩子习惯了高铁、飞机,对“快”有概念,但古代的“快”更依赖水流和心情,这种对比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从诗句细节捕捉情感线索,让画面有“情绪”

诗句是情感的载体,引导孩子逐句分析,就能发现藏在文字里的“情绪密码”。“朝辞白帝彩云间”,“彩云间”三个字不仅描绘了白帝城的高峻,更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明朗,就像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会不自觉开心一样。可以让孩子想象:如果把“彩云”换成“乌云”,诗句的感觉会有什么变化?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全诗的高潮。这里的“猿声”不是悲伤的象征,而是李白归心似箭时耳边一闪而过的自然之声,衬托出船行之快。可以让孩子模仿猿猴的叫声,再用画笔表现“轻舟”如何在“万重山”中穿梭——船可以画得小而灵动,山则用简笔勾勒出连绵起伏的动态,以此传递“快”和“畅”。

用五感体验法激活创作,让配画成为情感“出口”

少儿的思维以具象为主,单纯的讲解不如让他们“动起来”。可以准备蓝色的纱巾模拟江水,让孩子挥动纱巾感受“舟行如梭”;播放流水声、猿啼声的音频,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问孩子:听到这些声音,你想画什么样的线条?是直线还是曲线?是急促还是舒缓?

在绘画材料的选择上,鼓励多样化。比如用蜡笔快速涂抹出远山的轮廓,用水彩晕染出“彩云间”的朦胧,用白色高光笔点出浪花的飞溅。重要的不是画得像不像,而是让孩子把对诗句的理解转化为色彩和线条。现在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注重“过程性评价”,这种创作过程正是孩子情感表达的真实体现。

结合生活经验深化理解,让古诗“走进”日常

孩子们虽然没有被流放的经历,但他们一定有过“迫不及待想回家”“得到好消息后蹦蹦跳跳”的时刻。可以让他们分享类似的经历:比如考完试放假回家的路上,是不是觉得公交车开得特别快?拿到期待已久的礼物时,是不是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明亮了?

通过这种联想,李白的“喜悦”就不再是遥远的历史故事,而是孩子们能感同身受的“小确幸”。当孩子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轻舟”时,其实也是在画自己心中的“快乐”。据某教育机构调研,采用生活化联想教学法后,少儿对古诗情感的理解准确率提升了40%,这说明连接生活是打通古今的有效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避免用“标准答案”限制孩子的想象。有的孩子可能会把“万重山”画成五颜六色,有的孩子可能会给“轻舟”画上翅膀,这些都是他们情感的独特表达。毕竟,艺术的本质是自由,古诗配画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爱上传统文化,而不是画出一张“正确”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