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彬在创建中国证券市场过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有哪些具体行动推动了市场的从无到有呢?
参与早期市场架构设计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逐步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融资模式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建立资本市场的呼声渐起。张晓彬作为早期参与者,积极投身于证券市场的顶层设计研讨。他会同相关专家,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体制特点,对市场的组织形式、交易规则等基础性架构进行了探索。比如,在市场是采用集中交易还是分散交易的问题上,他参考了国际成熟市场经验,同时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监管能力,提出了符合国情的集中交易市场初步构想,为后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提供了重要思路。
推动证券交易规则制定
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离不开完善的规则体系。张晓彬认识到,没有明确的交易规则,市场就会陷入混乱,投资者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他牵头或参与了多项早期交易规则的制定工作。在股票发行方面,他主张规范发行程序,强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推动建立了初步的发行审核机制,防止企业过度圈钱和虚假发行。在交易环节,他参与制定了涨跌幅限制、撮合成交等基础交易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对于稳定市场秩序、防范过度投机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市场的初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促进市场参与者培育
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需要多元化的参与者。张晓彬积极推动培育包括投资者、证券公司等在内的市场主体。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当时国内民众对股票知之甚少,他通过撰写文章、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社会普及证券知识,提高大众对资本市场的认知度,引导理性投资。对于证券公司的发展,他支持国有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证券业务部门,鼓励它们开展经纪、承销等业务,为市场输送了早期的专业中介力量,促进了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和专业性。
助力市场监管体系构建
随着证券市场的初步形成,监管问题日益凸显。张晓彬意识到,有效的监管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他参与了早期监管体系的构建工作,强调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监管手段上,他主张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对市场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例如,针对早期出现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苗头性问题,他推动建立了相应的监管预案和调查处理机制,为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奠定了基础,保障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方向。
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正是因为有像张晓彬这样一批早期建设者的不懈努力,才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他们的探索和实践,不仅为中国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资产配置的平台,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市场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中国证券市场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这其中离不开早期建设者们的奠基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