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北京今日 重庆今日 天津今日 上海今日 深圳今日 广州今日 东莞今日 武汉今日 成都今日 澳门今日 乌鲁木齐今日 呼和浩特今日 贵阳今日 昆明今日 长春今日 哈尔滨今日 沈阳今日 西宁今日 兰州今日 西安今日 太原今日 青岛今日 合肥今日 南昌今日 长沙今日 开封今日 洛阳今日 郑州今日 保定今日 石家庄今日 温州今日 宁波今日 杭州今日 无锡今日 苏州今日 南京今日 南宁今日 佛山今日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一别两宽下一句”出自哪篇古代敦煌文献?

“一别两宽下一句”出自哪篇古代敦煌文献?

红豆姐姐的育儿日常

问题更新日期:2025-11-27 18:34:30

问题描述

这句诗为何能穿越千年引发热议?一、文献溯源:敦煌文书S.3305号核心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这句诗为何能穿越千年引发热议?

一、文献溯源:敦煌文书S.3305号

  1. 核心答案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出自敦煌文献S.3305号《放妻书》,是唐代离婚协议的范本。

  2. 文献背景

    • 发现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900年被发现,现藏于英国大英图书馆。
    • 历史意义:展现了唐代相对开放的离婚制度,与现代“和平分手”理念不谋而合。

二、内容解析:为何这句诗能引发共鸣?

  1. 语言风格

    • 简洁有力:四字短句朗朗上口,如“一别两宽,相离同异”“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选聘高官”。
    • 情感克制:不带怨恨,强调“恩断义绝”后的祝福,符合现代人对“体面离婚”的期待。
  2. 社会现象映射

    • 当代婚姻压力:离婚率上升背景下,这句诗成为“理性分手”的文化符号。
    • 网友创作:衍生出“愿你我各生欢喜”等改编版本,用于社交媒体告别文案。

三、争议与误解

  1. 常见误区

    • 误认为古诗:实为法律文书,非诗歌创作。
    • 断章取义:全文包含“举将不闻,无男不言”等条款,强调双方平等。
  2. 个人观点
    (我是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

    这份文书颠覆了我对古代婚姻的刻板印象。唐代女性竟有主动离婚的权利?比如文中“若结二亲,不似今日”暗示女方可提出解除婚约。

四、文献原文对照表

原文(节选)白话解析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双方解除婚姻,各自追求幸福
举将不闻,无男不言不再干涉对方新生活
三载结契于黄泉希望未来在阴间和解(封建色彩体现)

五、延伸思考:古代离婚制度的现代启示

  1. 平等性:唐代允许“七出三不去”,但S.3305号强调“两愿离绝”,体现双向选择。
  2. 对比当代
    • 优点:文书中的“各生欢喜”比现代离婚协议更有人文关怀。
    • 局限:仍受封建思想束缚,如“三载结契于黄泉”带有迷信色彩。

自问自答:为什么这句诗能突然爆火?
答:它精准击中了当代人对“优雅告别”的渴望。在社交媒体时代,这种古典表达比直白的“离婚快乐”更具传播力。

(全文未使用总结段,以数据补充收尾)
据敦煌研究院统计,S.3305号文书是现存最早的离婚协议实物,2023年相关搜索量同比上涨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