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影子究竟是怎样在心理学实验里被用来研究人类空间感知能力的呢?
利用影子的动态变化
在实验中,研究者通过改变光源的位置、强度等,使墙上的影子产生大小、形状和移动速度的变化。比如,让影子从小变大,模拟物体逐渐靠近的过程;或者让影子快速移动,仿佛物体在高速运动。观察被试者对这些动态影子的反应,以此判断他们对空间中物体距离、速度和方向的感知能力。如果被试者能准确判断影子变化所代表的物体状态,说明其空间感知能力较好。
借助影子的立体感
通过特殊的投影技术,在墙上投射出具有立体感的影子。例如,利用多个光源从不同角度照射物体,在墙上形成有层次的影子,类似现实中物体在三维空间的投影。被试者需要判断这些影子所代表物体的三维形状和空间位置。这有助于研究人类如何从二维的影子信息中构建出三维的空间感知。
对比不同环境下的影子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展示墙上的影子,如明亮环境和昏暗环境、简单背景和复杂背景等。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会影响被试者对影子的感知。在昏暗环境中,被试者可能更难准确判断影子所代表物体的空间特征;而在复杂背景下,他们可能会受到背景干扰,降低空间感知的准确性。通过对比这些差异,可以深入了解环境对人类空间感知能力的影响。
结合想象与影子
给被试者展示一些抽象的影子,让他们发挥想象描述影子所代表的物体及其空间位置。这种方式可以探究人类在面对不明确信息时,如何运用自身的空间感知经验和想象力来构建空间概念。例如,当展示一个模糊的影子时,被试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不同的物体,并判断其在空间中的可能位置,这反映了他们独特的空间感知和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