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唐娜·斯特里克兰因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三位女性得主,终结了该奖项55年无女性获奖者的历史,并创下多项纪录。
打破的纪录与意义
纪录类型 | 具体内容 |
---|---|
女性获奖间隔最长 | 自1963年玛丽亚·格佩特-梅耶获奖后,时隔55年再有女性获奖者(此前最长间隔为60年)。 |
第三位女性得主 | 诺贝尔物理学奖120余年历史中仅3位女性获奖(居里夫人、格佩特-梅耶、斯特里克兰)。 |
成果应用周期短 | 其1985年发表的“啁啾脉冲放大”技术仅33年即获奖,属应用物理领域罕见案例。 |
学科领域突破 | 首位因激光技术直接应用获奖的女性,填补该领域女性空白。 |
关键背景与分析
-
性别平等象征意义
斯特里克兰获奖前,物理学奖女性得主占比不足0.3%,其突破性成果凸显女性在硬科学领域的贡献长期被低估。 -
应用研究认可提速
其成果从发表到获奖仅33年,远短于物理学奖平均50年周期,反映诺贝尔奖对实用技术价值的重新评估。 -
跨时代激励效应
斯特里克兰获奖时仅为副教授,打破“高阶职称绑定获奖资格”的隐性规则,为青年学者提供范式参考。
与其他女性得主对比
姓名 | 获奖年份 | 研究领域 | 间隔年限(与前一位女性) |
---|---|---|---|
玛丽·居里 | 1903 | 放射性现象 | 首次获奖 |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 1963 | 原子核壳层模型 | 60年 |
唐娜·斯特里克兰 | 2018 | 超快激光技术 | 5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