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措施如何确保数据准确性?培训活动是否覆盖基层统计人员?
徐州统计局能源统计工作框架
一、核心措施
措施类别 | 具体内容 |
---|---|
数据采集体系 | 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联网直报系统,实时监控煤炭、电力等12类能源品种消耗数据 |
质量管控机制 | 实施“双随机”核查制度,每年对30%企业开展现场数据比对,误差率控制在±2%以内 |
部门协同机制 | 与生态环境局、发改委联合开展季度能耗双控分析,共享高耗能行业监测数据 |
数据应用场景 | 开发“碳达峰监测平台”,为政府制定“十四五”能源规划提供动态决策支持 |
二、培训体系
培训形式
- 专题研修班:每年组织2期能源统计骨干培训,涵盖《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解读、碳核算方法等
- 线上微课堂:通过“统计云学院”平台发布15个操作视频,覆盖基层统计员900余人次
- 案例实训:选取钢铁、化工等典型行业开展数据填报模拟演练
考核机制
- 建立“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2023年通过率98.6%
- 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人员实施岗位调整
三、创新实践
- 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重点企业试点能源数据上链存证
- 绿色统计指标:新增单位GDP能耗强度、可再生能源占比等5项考核指标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政策文件及行业规范整理,不涉及具体企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