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级古诗教学里,怎样才能更好地借助画面与动作让学生理解诗意呢?
利用画面直观呈现
- 运用教材插图:一年级教材中的古诗往往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古诗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比如在学习《咏鹅》时,让学生观察图中鹅的颜色、姿态,理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鹅的形象与动作。
- 展示多媒体图片:除了教材插图,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古诗相关的高清图片。例如学习《江南》,展示江南水乡莲叶田田、鱼儿嬉戏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景,增强对诗意的理解。
配合动作加深感悟
- 教师示范动作:教师通过示范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古朗月行》时,教师做出抬头望月的动作,引导学生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儿童对月亮的好奇。
- 学生模仿表演: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或根据诗意自己创造动作进行表演。在学习《春晓》时,学生可以用动作表现“春眠不觉晓”的慵懒,“处处闻啼鸟”时侧耳倾听的样子,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意。
画面与动作结合强化理解
- 先看画面再做动作:先让学生观察画面,了解古诗的大致场景,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例如学习《画》,先展示画有山水花鸟的图片,再让学生模仿画中景物的姿态,感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奇妙。
- 边看画面边做动作:在展示画面的同时,让学生同步做出相应动作。比如学习《悯农(其二)》,展示农民伯伯田间劳作的画面,学生同时做出锄地、擦汗等动作,深刻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